编号
zgly0000001163
文献类型
汇编论文
文献题名
青藏高原的构造
作者单位
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工业大学
母体文献
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年份
1980
出版信息
北京:中国科学院,1980.5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讨论会
论文集
文摘内容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宏伟和最引人瞩目的高原,共南面被最大的第三纪山系喜马拉雅、外喜马拉雅和喀拉昆仑山脉所包围,北面为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秦岭所环绕。地质资料表明,在北部褶皱作用发生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而南边发生在新生代。少量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地壳厚度为65—70公里,最近的地震资料表明存在着SN向的正断层。在这么大的区域里还没有很好地进行填图,虽然陆地卫星影象为地貌学提供了重要的情况,但从这种资料中只能得到很少的地质信息。
对于最近被推断的东西延伸的解释将是印度和欧亚推测性碰撞。这种碰撞的结果可能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的抬升,据认为应力和位移通过塔里木,天山和西伯利亚横穿亚洲传递(例女口Molnar and Topponnier)。
本作者不相信大陆壳或岩石圈块体能够彼此推撞并使山脉抬升和使地壳或岩石圈加厚。青藏高原的抬升和世界上其他阿尔卑斯型山脉的特征是加厚地壳均衡调整的结果。地壳和岩石圈厚度的增加发生在地震活动带。哪里山脉的高度增加,在其邻近地区总存在着同时下沉的盆地。软流圈中的塑性地幔,从海洋和山间盆地向浮升大陆和山脉的缓慢流动支持着这种抬升,并造成剥蚀作用。当海洋和陆内盆地沉降且为来自剥蚀山脉岩石的沉积物所充填的欠陆随即抬升。造山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正断层和逆断层垂直隆起。软流圈缓慢的塑性流动有时导致走断层,但是高山和高原不能为它所产生。
引起地球面貌变化的能量是内热,这就是为什么地热研究对于确立地幔中热能变化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