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



编号 zgly000035705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  李启森  常学礼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山东烟台师范学院地理旅游系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4(11)

页码 2484-2491

年份 2004 

分类号 P338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泡泡刺  斑块格局  沙埋深度  种群特征 

文摘内容 研究了位于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外缘(荒漠与绿洲过渡带)戈壁与沙漠两种生境下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因风沙干扰的响应, 泡泡刺种群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 独立灌丛沙堆的形成途径主要有4种: 种子发育、根蘖繁殖、较大的沙堆退化(生境破碎化)和邻近沙堆的兼并。水分条件是泡泡刺种群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长期对有限的水分资源竞争, 使其大小和空间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特征。绿洲与戈壁交错带(类似戈壁生境)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种群盖度、种群大小、生物量都小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类似沙漠生境)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 而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却大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33.3株/m^2, 而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25.4株/m^2。两样地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及大小存在着显著差异, 只有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两样地中泡泡刺的沙埋深度对泡泡刺种群特征的影响明显, 无论戈壁还是沙漠生境, 沙埋深度与种群高度、种群大小、种群生物量明显正相关。适度沙埋可以促进泡泡刺种群的生长。但当沙埋深度超过100cm时, 又会对泡泡刺种群的生长有所抑制, 这是泡泡刺种群对风沙环境的适应。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