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马传染性贫血发病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及其表位研究进展



编号 zgly00005038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马传染性贫血发病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及其表位研究进展

作者 马建  孔宪刚  沈荣显  周建华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母体文献 病毒学报 

年卷期 2007,23(1)

页码 76-78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59.133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细胞毒性  发病过程  T细胞  猴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virus  EIAV 

文摘内容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EIA)是马属动物感染的一种主要经由虫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征为反复发热、贫血、出血、水肿以及消瘦等, 病理生理变化以血小板减少为主。EIA的致病原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 该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等同属反转录病毒科, 慢病毒属。EIA与HIV引起的人艾滋病和SIV引起的猴艾滋病在疾病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 感染EIAV的多数马往往在经过一年左右的反复发热和与之相关联的病毒血症之后, 最终能够控制住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而非清除), 转归为无明显临床症状的EIAV隐性携带马。这与人在感染HIV8~10年后几乎100%转归死亡是有明显差别的。也正是由于这一差别, 研究马与EIAV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可作为研究HIV等慢病毒致病机理和防治策略的良好动物模型。因此, 人们对EIA发病及控制机理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其中,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在病毒感染控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这一观点, 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 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