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的鸣声发育



编号 zgly00004444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的鸣声发育

作者 杨红振  李东风  蒋锦昌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物理学报 

年卷期 2006,22(2)

页码 101-109

年份 2006 

分类号 Q424 

关键词 牡丹鹦鹉  鸣声发育期  声学特性 

文摘内容 牡丹鹦鹉的呜声发育分为5个时期。0~12d为先天性鸣声期, 鸣声特征为以基本音(BS)为主音的单音节单音调声, 声长短。13~30d为空白模板形成期, 呜声特征为以基本音为主音的多音节单音调声, 声长和音量显著性增加, 表明发声学习通路开始形成。3145d为呜声模板形成期, 呜声特征为以第1陪音(UP1)为主音的多音节单变调声, 声长和音量显著性增加, 主音频提升约920音分, 涵盖的律音数增加1倍, 表明发声学习模板逐渐形成, 发声学习开始。46~90d为鸣声反馈学习期, 鸣声特征为以BS和UP1为主音的双变调声, 声长和音量显著性增加, 主音频涵盖的律音数增加2.6~3.0倍, 第2主音频提升约970音分, 表明稳定模板逐渐形成, 短期记忆逐渐向长期记忆转化。91d后为完美鸣声期, 鸣声特征为以UP1为主音的复合变音调声, 声长、音量、主音频的提升和涵盖的律音数都趋于平稳, 鸣声稳定而和谐, 表明发声运动通路基本形成。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鸟类发声学习记忆机制提供直接的声学证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