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用EST-SSR标记分析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天蓝苜蓿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编号 zgly00005779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用EST-SSR标记分析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天蓝苜蓿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学科分类 220.1520;林木遗传学

作者 闫娟  楚海家  王恒昌  李建强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8,16(3)

页码 263-270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43  S513 

关键词 Medicago  lupulina  EST-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自交 

文摘内容 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隶属于苜蓿属,是一年生或越年生、广布的草本植物。通常认为它是自交种,但也有些研究报道它具有异交或者混合交配的繁育系统。为了了解它的居群遗传变异、基因流、繁育方式及其遗传背景,我们用9个EST—SSR标记分析了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京、山西、陕西、湖北7个省区的17个天蓝苜蓿野生居群。结果表明:(1)EST—SSR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71.9%;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似)为4-11(平均为7.333);遗传多样性(HE)最高的居群是新疆那拉提(0.388),最低的为陕西西安(0.042)。自交率达93.8%。(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高(FST=0.528;RST=0.499),AMOVA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问,占总变异的59.02%。(3)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的相关性(r=0.4141,P≤0.0003)。根据Nei’s遗传距离(Da)得出的Neighbor-joining树显示,地理距离近的居群聚在一起,这进一步验证了Mantel检验的结果。由此推测,天蓝苜蓿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高度的居群间遗传分化主要受它的自交特性和分布方式影响。上述结果有助于初步了解天蓝苜蓿的种群动态和遗传结构,同时对苜蓿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