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最大日雨量(PMP)极值拟合及时空演变特征



编号 zgly00014345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最大日雨量(PMP)极值拟合及时空演变特征

作者 马芹  张晓萍  万龙  马瞳宇  孙艳萍  徐金鹏  雷泳南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2年02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7 

关键词 时空演变  极值拟合  最大日雨量  河龙区间  黄土高原 

文摘内容 黄土高原河龙区间暴雨可以造成极为严重的土壤侵蚀。为了探究河龙区间暴雨重现期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利用河龙区间及毗邻地区24个气象站点1957—2009年日降雨数据,分别用Gumbel分布和GEV分布模拟最大日雨量辨析这两种拟合方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降雨极端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短重现期(≤10a),两种分布模拟值最大日雨量(PMP)值相差较小;而在长重现期(≥20a)的水平上,GEV模拟精度较高。但若站点出现几次大暴雨且雨量相近的情况下,Gumbel模拟精度高于GEV模拟精度。(2)结合GEV分布和Gumbel分布,对河龙区间各站点的最大日雨量进行模拟。河龙区间2a,5a,10a,20a,50a,100a重现期的PMP分别介于40~70,50~85,60~100,70~110,85~130,95~150mm。河龙区间各重现期的最大日雨量的高值中心均分布在南部延河流域和西北部窟野河流域,而低值中心在西部横山以西和东北部偏关河以北地区。用3个时段数据(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2000s)估算的5个代表站的最大日雨量值差异明显,在太原、榆林两站,1950s—1960s估算的最大日雨量较大,最大日雨量呈减少趋势。而在其它3个站点,均为1970s—1980s估算的最大日雨量较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