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385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贵阳地区薇菜人工栽培现状初步调查
作者单位
贵阳市乌当区新场乡农业服务中心
母体文献
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
2006,34(4)
页码
108-108,107
年份
2006
分类号
S647
关键词
贵阳市
薇菜
栽培
调查
文摘内容
采摘薇菜(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幼叶, 经挑选→抢烫→转红→揉搓→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加工产品——薇菜干, 是日本、韩国的一种名贵野菜。薇菜干内含有19种氨基酸, 总量9968.67mg/100g, 谷氨酸最高(2080.5mg/100g), 其次为天冬氨酸(1113.0mg/100g), 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4438.3mg/100g(含甘氨酸), 还含有K、Na、Ca、Mg、Zn、Cu、Fe、Co、Ne、Mo、P、Si、Se等元素, 其中K最高(1012mg/100g), 其次为Si(888mg/100g); 富含Vc为19.82mg/100g, 含有胡萝卜素0.37mg/100g以及维生素B1、B2等。在20世纪30~40年代, 日本就利用野生紫萁母蔸移植在山区、半山区进行人工引种栽培取得成功。我国对薇菜的人工栽培研究是近10年才开始的, 并逐步完善起来。研究初期采用了移植野生母蔸的办法或对母蔸进行分割后移栽, 但发现退化严重, 适应性不佳, 而后选地适宜、管理得当亦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贵阳地区, 野生薇菜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由于野生资源匮乏, 近几年有不少农户利用荒山荒坡开始人工种植薇菜。为了解及掌握人工栽培薇菜的情况, 于2003-2005年对贵阳地区薇菜的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