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587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祁连山典型流域谷地植被斑块演变与土壤性状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流域水文与应用生态实验室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28(1)
页码
212-219
年份
2008
分类号
Q142
Q948
关键词
植被斑块
群落组成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祁连山谷地
文摘内容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演替。植被斑块的演变导致土壤性状的明显分异,从金露梅灌丛斑块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组成由大粒级的大团聚体(〉1mm)破碎为小粒级的大团聚体(1~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表明土壤结构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1.2%和55.9%,干筛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显著低于金露梅斑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粒径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植被退化演变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部分地由于团聚体的破碎引起;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不同斑块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植被斑块退化演变使氮的有效性降低;但磷、钾养分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不敏感。植被的退化演变使土壤团聚体破碎、土壤结构退化,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使其抗侵蚀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又进一步加速植被的退化演替。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马蔺斑块将进一步向林线逼近,灌丛草甸植被将会进一步退化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