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编号 zgly000047791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杨元合  郭兆迪  方精云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06,42(4)

页码 521-526

年份 2006 

分类号 Q148 

关键词 新疆  草地  地上生物量  气候  土壤含水率  土壤氮含量 

文摘内容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 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 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草原类型中, 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34.9gC·m^-2), 草甸草原最大(87.3gC·m^-2), 而典型草原(52.2gC·m^-2)和高寒草原(47.7gC·m^-2)介于两者之间: 草甸类型中, 山地草甸(117.4gC·m^-2)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高寒草甸(58.1gC·m^-2)。6种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4.65TgC, 约占全国的10%。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 两者占总量的41.7%; 其次是典型草原、山地草甸和荒漠草原, 分别占19.0%、18.3%和14.6%; 草甸草原因分布面积小而使得其地上生物量最小, 仅占总量的6.4%。草原和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控制因子存在差异; 草原地上生物量主要受降水控制, 而草甸地上生物量则与温度相关。除受气候影响外, 草原地上生物量还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正相关, 而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均不相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