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3432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穿山甲洞穴生态学初步研究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15(3)
页码
401-407
年份
2004
分类号
Q958.113
关键词
穿山甲
洞穴生态学
生境选择
大雾岭自然保护区
打洞数量
洞穴结构
文摘内容
2000年6月~2001年5月, 在大雾岭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61个穿山甲洞穴, 并对其中的40个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 穿山甲的洞均为盲洞, 没有分支; 洞口径大小一般为长径14.20±2.79cm(n=61), 短径12.50±2.83cm(n=61); 洞穴可分为冬洞和夏洞, 冬洞在冬春季节打造, 洞穴较深(1.44±0.73m, n=28), 夏洞在夏秋季节打造, 洞穴较浅(0.32±0.11m, n=12); 穿山甲多在冬春季打洞, 夏季打洞少, 并且主要选择在土质松软湿润、土层厚、地表有机质丰富的黄壤土中打洞, 以获得食物白蚁, 然后再利用它越冬、卧息、繁殖、隐藏和逃避敌害; 穿山甲对新洞的平均利用时间为12.25±2.25d, 而对旧洞的再次利用率极低(1/12=8.33%), 文中还记录了61个洞穴所在的各种环境因子(分为9类, 27种), 并依据因子出现频次和系统聚类结果, 对穿山甲的洞穴生境选择进行了分析, 穿山甲喜爱将洞穴设置在干扰程度小(干扰源距离>1000m)、坡度较陡(30°~60°)、坡向为半阴半阳坡、针阔混交林、中低海拔(760~1500m)、洞口隐蔽程度好(全隐蔽或半隐蔽)、中坡或下坡位、离水源距离近(<500m)的生境内; 不喜爱将洞穴设置在阴坡、洞口隐蔽程度差(裸露)、极陡坡(>60°)或缓坡(<30°)、高海拔(>1500m)、针叶林的生境内; 洞口多朝南, 强烈避免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