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北宋路域耕地面积重建及时空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15840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北宋路域耕地面积重建及时空特征分析

作者 何凡能  李美娇  刘浩龙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1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F329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耕地面积  路域重建  时空特征  北宋 

文摘内容 基于垦田和户口史料及耕地分布影响因子的分析,本文建立了北宋册载垦田数据的订正方法以及路域耕地分布倾向模型和分配模型,重建了北宋4个时点的路域耕地面积。结果表明:1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至道三年(997年)、治平三年(1066年)和元丰元年(1078年)的耕地总量分别为468.27×10~6今亩、495.53×10~6今亩、697.65×10~6今亩和731.94×10~6今亩,百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约2.64亿今亩;垦殖率从开宝九年(976年)的10.8%,增加至元丰元年(1078年)的16.9%,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而人均耕地面积由15.7今亩降至8.4今亩。2从空间变化特征看,东南地区是北宋土地垦殖发展最快的地区,土地垦殖率增加了约12.0%,北宋中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局部地区垦殖率高达40%;其次是北方地区,土地垦殖率增加了5.2%,北宋中期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垦殖率也超过了20%;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土地垦殖率仅增加1.2%,除成都府路外,各路垦殖率均低于6%。3从评估结果看,本文所构建的路域耕地分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0%的路域占总路数的84.2%,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北宋时期路域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