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伊犁河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



编号 zgly00016713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伊犁河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

作者 崔东  闫俊杰  刘海军  陈晨 

作者单位 污染物化学与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9年07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湿地  酶活性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壤养分 

文摘内容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为探讨伊犁河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伊犁河谷常年水淹的芦苇湿地、极少水淹的雀稗湿地以及季节性水淹的拂子茅湿地为对象,测定0~40 cm土层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分析不同类型湿地EOC、DOC和MBC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土壤养分(铵态氮、全磷)和土壤有机碳(SO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0~40 cm土层内的垂直分异规律一致,均随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递减,而土壤MBC、EOC和DOC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芦苇湿地的土壤MBC、EOC和DOC含量均最低;3种类型湿地中,MBC、EOC和DOC所占SOC的比例分别在4. 33%~18. 02%、28. 85%~66.06%、0.73%~1.36%;除DOC所占SOC比例在0~40 cm土层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规律外,MBC和EOC占SOC比例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 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所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以EOC所占比例最大,DOC所占比例最小; MBC、EOC占SOC的比例均以雀稗湿地最高,DOC所占比例以拂子茅湿地最高,而芦苇湿地MBC、EOC和DOC比例均较低;3种类型湿地MBC、EOC和DOC彼此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DOC与土壤全磷相关性不显著,而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