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1579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藏阿里高寒荒漠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作者
刘淑娟
魏兴琥
郑倩倩
林啟霞
罗小兰
陈毅哲
梁钊雄
关共凑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20年04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西藏
高寒荒漠区
土壤
有机碳
文摘内容
调查了西藏阿里高寒荒漠区30个高寒荒漠样地土壤剖面发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粒度。结果表明:(1)阿里高寒荒漠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 000~5 000 m的湖盆、宽谷、沟谷坡麓、冲洪积扇,土层薄、地表粗砾化、沙化严重,有机碳含量低,从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荒漠土至高山荒漠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高山草原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亚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荒漠土和高山荒漠土,从草原到荒漠土壤退化明显。(2)8种植物群丛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按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砾漠逐渐降低的指数关系,针茅(Stipa spp.)-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草原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沙生针茅(Stipa caucasica subsp. glareosa)草原、沙蒿(Artemisia wellbyi)灌丛草原、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荒漠、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砾漠和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砾漠;沙生针茅草原、灌木亚菊荒漠、驼绒藜砾漠土壤有机碳又显著高于垫状驼绒藜砾漠。(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土层厚度、表层砾石含量之间具微相关性,但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地表粗砾化有加重的趋势,家畜超载、野生动物数量增加造成植被退化可能是导致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降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