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恢复途径对大兴安岭森林沼泽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51362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恢复途径对大兴安岭森林沼泽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牟长城  杨明  倪志英  孙晓新  张娜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母体文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07,35(5)

页码 27-31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沼泽群落  结构特征  生产力  恢复途径 

文摘内容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森林沼泽群落、演替森林沼泽群落和人工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生物量、生产力及其沿过渡带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了人工造林途径和自然演替途径的恢复效果,以探讨退化森林沼泽群落的有效恢复途径,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演替群落与天然群落建群种沿森林沼泽过渡带环境梯度具有明显更替规律性,人工森林沼泽群落建群种却比较单一;演替群落与天然群落的径级分布均以较小径级林木占绝对优势,人工群落径级分布却以较大径级林木占优势地位;演替群落(6.006—1.316m^3/hm^2)与天然群落(6.690—2.137m^3/hm^2)的蓄积生产力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减趋势,人工群落蓄积生产力(4.350—6.991m^3/hm^2)则呈递增趋势;演替群落(453.7—113.0g·a^-1·m^-2)与天然群落(335.7—195.6g·a^-1·m^-2)的生产力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的环境梯度呈递减趋势,人工群落(198.8—334.0g·a^-1·m^-2)的生产力呈递增趋势。干扰森林沼泽群落生产力与天然沼泽林群落生产力有所不同,并与干扰后的恢复途径和森林沼泽过渡带的环境梯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