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西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编号 zgly00016324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作者 刘洁遥  张福平  冯起  李宗省  朱艺文  聂硕  李玲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5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P426.21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时空分布  大气降水线  云下蒸发效应  西北地区 

文摘内容 利用GNIP提供的我国西北地区的8个站点和本研究的2个站点的降水同位素数据以及相应的气象数据,结合HYSPLIT模型和水滴蒸发模型,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降水δ18O和d的时空分布,对该区二次蒸发效应进行了存在性判定与定量讨论,并探讨了二次蒸发效应的敏感因子.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新疆地区δ18O和d值由南向北均走低,陕甘宁地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δ18O值整体上升,d值呈现下降趋势;冬季风期间,西北地区由南到北,由东向西δ18O值整体上逐渐减小,新疆地区d值由南向北升高,陕甘宁地区由南向北d值呈现下降趋势,由东向西有微弱的增大.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风时期的大气降水线的斜率、截距(6.80,-0.07)显著低于研究区全年的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7.27,3.37)和冬季风时期的大气降水线的斜率、截距(7.46,6.07),表明夏季风期间二次蒸发作用较强.研究区夏季风时期的蒸发比率均值为4.49%,高于冬季风时的3.65%,而黄土高原周边站点冬季风时期的蒸发比率高于夏季风时期,这与黄土高原近年来干旱加剧密不可分.另外,二次蒸发作用的强度随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水汽压的增大而减弱,随温度(大于0℃)的升高而增强,但各因子在不同范围时对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有差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