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2726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北地区生态修复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湖北武汉430072
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01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03年01期
年份
2003
分类号
X171.4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缺水类型组合
景观配置
绿洲适宜规模
中国西北地区
文摘内容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西北地区缺水类型、生态修复的终极目标和绿洲规模的确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西北地区缺水类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缺水类型组合不同;西北地区潜在景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原生景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西北地区生态修复的终极目标是:从潜在景观到原生景观。通过景观研究可指导水资源胁迫下的西北地区生态修复的景观配置与建设:第一,西北地区西部干旱环境形成年代久远,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宜干旱环境生长的植被类型和种类,这是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应首选的类型和种类,真正做到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沙漠戈壁则沙漠戈壁。第二,西部地区干旱环境形成东西部有别,东部时进时退,因此,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在东部。确定绿洲适宜规模的基本原理是以水定规模。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水热平衡法,二是水量供需平衡法。二者从本质上说是相同的。不同方法确定的同一区域绿洲适宜规模所指导区域绿洲调整方向一致,但规模有大小之别,而原因在于一些参数的确定有差异。因此,加强调查和试验研究,准确率定参数,是合理确定绿洲适宜面积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