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022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3(9)
页码
1685-1694
年份
2003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森林演替
南亚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碳吸存
碳贮量
文摘内容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 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 (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高于阔叶林对应组分的碳素含量(后者是前者的72.0%~94.5%)。两个森林植物碳素含量, 不同层次比较, 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不同器官比较, 以根或干最高。(2)乔木层生物量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143.5t/hm^2、270.1t/hm^2和407.8t/hm^2, 其中大部分由干和皮组成(各器官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 叶2.8%、枝19.3%、干和皮混合57.0%、根20.9%)。林下层生物量为4.23~14.10t/hm^2, 是乔木层的1.0%~9.8%, 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3)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与土壤容重相反, 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 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4)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总贮量分别为135.8t/hm^2、215.1t/hm^2和259.7t/hm^2。生态系统碳贮量在各组分的格局十分相似, 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均分别约为67.6%、30.2%和2.2%。与其它地带森林比较, 鼎湖山保护区森林植被与土壤碳贮量之比和表层(0~20cm)的土壤碳占整个土层的比例都较高。(5)南亚热带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随森林演替进展增长巨大。针叶林发展到混交林, 生态系统碳吸存量为79.3t/hm^2, 演替到阔叶林则为123.9t/hm^2, 其中大部分分配在植被层(67.0~69.5%)。其中针叶林演替到混交林过程中, 植被碳吸存速度为0.83~7.37t/(hm^2·a), 平均2.48t/(hm^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