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6730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延安燕沟流域次降雨泥沙来源分析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08,6(3)
页码
38-42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7.2
S157.1
关键词
产沙强度
土地利用
次降雨
燕沟流域
文摘内容
延安燕沟流域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动的山区道路建设压力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在坡面侵蚀得到初步治理的新环境下,道路侵蚀则上升为主要地位。依据燕沟流域2005年7月2日的5年一遇暴雨引起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产沙监测结果,结合流域卡121站测得的流域产沙总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产沙量对流域总产沙量的贡献,并依据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反演林草植被恢复与道路建设对流域泥沙来源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次降雨条件下,道路的产沙强度为支道山路500t/km^2、干道山路3163t/km^2、运油道路1万3500t/km^2,而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为6.184t/km^2;道路产沙强度远大于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占流域面积1%的道路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42.3%,占流域面积70.5%的草地、灌木林地产沙量仅占流域的26.7%。退耕还林(草)措施使流域坡面产沙量大为降低,流域产沙量减少41.2%,但由于道路产沙量增加,抵消了减沙效益的58.0%,因此,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后,应将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放在防止道路侵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