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欧亚大陆草原带1982-2008年间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编号 zgly00016239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欧亚大陆草原带1982-2008年间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 陈奕兆  李建龙  孙政国  刚成诚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欧亚大陆草原带  BEPS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文摘内容 欧亚大陆草原带主要包括哈萨克草原和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过渡生态系统。同时该区域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因此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但是,针对该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研究尚有诸多不足,特别是哈萨克草原。本研究在原有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型的基础上,对光合最大羧化效率(Vc,max)和自氧呼吸等过程算法进行了优化,以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精度验证,进而利用改进后的BEPS模型模拟了1982-2008年间的欧亚大陆草原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改进的BEPS模型与3个地区(哈萨克斯坦,内蒙古和新疆)的样地观测数据相比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且预测能力较原有BEPS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7年间,区域内NPP的平均值为120g C/m2,其中蒙古草原为116.9g C/m2,哈萨克草原为122g C/m2。在区域暖干化的背景下,蒙古草原的NPP呈现上升趋势,而哈萨克草原则在前苏联解体前后先上升后下降。区域内草地主要与年降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温度的响应普遍较弱,表明降水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