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编号 zgly00016065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作者 叶功富  谭芳林  罗彩莲  乐通潮  崔丽娟  孙志同  林永源  刘荣成 

作者单位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长乐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泉州市林业局  惠安县林业局 

母体文献 湿地科学 

年卷期 2010年04期

年份 2010 

分类号 P901 

关键词 泉州湾河口  湿地  景观格局  变化 

文摘内容 利用198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泉州湾河口湿地的遥感影像数据,将该湿地分为永久性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水产池塘和其他湿地7个类型,对该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间,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景观越来越呈多类型均衡化分布,各景观斑块的形状趋于复杂;潮间淤泥滩涂的面积明显减少,从1988年的3043.62hm2减少到2005年的2009.42hm2,面积共减少1034.2hm2;而互花米草沼泽和水产池塘的面积在明显增加;1988年互花米草沼泽的面积仅为20.16hm2,到2005年时其面积已达563.05hm2,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增加了542.89hm2,平均每年增加约32hm2,且目前仍处于扩大阶段;水产池塘的面积从1988年的30.87hm2增加到2005年的185.01hm2,其面积增加了154.14hm2;由于人工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红树林面积在2005年达到50.72hm2,人工造林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沼泽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