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辽宁海域东亚江豚的年龄鉴定与生长规律



编号 zgly00016797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辽宁海域东亚江豚的年龄鉴定与生长规律

作者 田甲申  鹿志创  王震  杜静  韩家波 

作者单位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9年08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东亚江豚  辽宁海域  年龄  生长  区域分布 

文摘内容 对2007—2018年辽宁海域发现的39头死亡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进行了外部形态参数测量和生长规律分析,并通过观察牙齿中的生长层组对2014—2018年的27头江豚个体进行了年龄鉴定。结果表明:死亡江豚以0~4龄个体为主,雄性21头,雌性18头;同龄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江豚样本的体重与年龄(Y=137e-2.475exp(-0.205t))、体长与年龄(Y=232(1-0.680e-0.161t))均极显著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大,体重、体长均增加但增速下降。死亡江豚的发现时间在不同的海域存在差异:黄海北部海域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以大连星海湾至老虎滩沿岸为多;渤海的辽东湾海域主要在每年的10—11月初,多发现在大连长兴岛以北的海域。辽东湾海域江豚的死亡多发生在渔业作业期,可能与渔业生产活动有关。研究还发现,在一年中辽东湾海域死亡江豚集中出现的时间与斑海豹的分布期存在交替现象,是否与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适应海水温度能力、种群间的食物竞争以及季节性迁移等因素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