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编号 zgly000152800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赵亮生  邓湘雯  宁晨  项文化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91.27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降雨量  林冠截留  模型 

文摘内容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研究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能更好的了解杉木各生长阶段的水循环过程以及涵养水源的能力。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Ⅲ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集水区径流场综合试验法对1983年至2007年杉木人工林幼龄阶段、中龄阶段及近熟阶段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年均截留率分别为:幼龄阶段26%、中龄阶段27.86%和近熟阶段29.47%,3个阶段的截留率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在降雨量较小的月份,近熟阶段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幼龄阶段。(2)在雨量级小于1.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都较高且无明显差别,均在86%以上;在1.0—2.0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与雨量级小于1.0 mm时均大幅降低,但3个阶段截留率物显著差异,幼龄阶段48.1%、中龄阶段48.7%和近熟阶段47.1%;在进入2.0—4.0 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差异较大,幼龄阶段30.5%、中龄阶段38.4%和近熟阶段44.1%,近熟阶段的林冠能截留住更多的降雨;当降雨量大于10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又无明显差异截留率均低于10%。(3)Fan模型对各阶段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模拟较为理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