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5959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栽培模式下蓝莓园果蝇数量的动态规律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青岛市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
年卷期
2019年01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436.639
关键词
蓝莓
果蝇
发生动态
青岛
栽培模式
文摘内容
蓝莓作为新兴的经济作物,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果蝇成为蓝莓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了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青岛地区为害蓝莓的果蝇种类及发生动态规律,2016年5-12月,在青岛沃林蓝莓采摘园,选择暖棚、冷棚和大田3种蓝莓栽培环境,在相同高度悬挂糖醋液诱集瓶,监测果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动态规律。共进行了33次调查,诱集果蝇11 709头。结果表明,青岛地区为害蓝莓的果蝇主要有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海德氏果蝇Drosophila hydei Sturtevant和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 Sturtevant 4种。在3种不同的种植环境中,为害蓝莓的优势种为黑腹果蝇,共计6 878头,占总数量的59%,平均23.7头/5瓶,其次是铃木氏果蝇,共计4 372头,占总数量的37%,平均14.7头/5瓶,海德氏果蝇和伊米果蝇发生数量较少,共369头和90头,分别占总数量的3%和1%,平均1.2头/5瓶和0.4头/5瓶。黑腹果蝇在6-10月发生数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铃木氏果蝇在6-7月和10-11月出现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8-9月是发生的低谷期。冷棚诱集到果蝇数量为5 736头,占总数量的49%,大田为3 746头,占总数量的32%,暖棚为2 227头,占总数量的19%,暖棚能更好地减少果蝇的发生。本文讨论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蓝莓园果蝇种类和数量动态的影响,以期为蓝莓果蝇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