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8494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1981-2010年中国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4年03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P468.0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散射比例
散射光合有效辐射
时空变化特征
文摘内容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碳吸收。因此,散射PAR是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重要驱动因子。本文尝试估算我国1981-2010年的散射PAR,通过空间化得到近30年月尺度10 km分辨率的散射PAR空间数据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1-2010年散射PAR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东北部较低,南部和西部较高。全国范围内的多年平均值在6.66~15.27 mol m-2d-1之间,且夏季散射PAR最大,冬季最小。(2)1981-2010年全国所有像素散射PAR年平均值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3 mol m-2d-1/10a;但前10年下降趋势明显,且1982、1983、1991和1992年存在明显异常。春季的散射PAR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上升趋势。(3)1981-2010年散射PAR时间变化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异,我国大体呈现南部区域上升,北部区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