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挠力河融水径流氮分布特征及其对流域LULC的响应



编号 zgly00006014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挠力河融水径流氮分布特征及其对流域LULC的响应

作者 王建华  吕宪国  田景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资源科学 

年卷期 2008,30(8)

页码 1129-1134

年份 2008 

分类号 P343.1  TG174.444 

关键词 挠力河  流域LULC  融水径流  氮分布特征 

文摘内容 春季融水是中国东北地区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然而对其研究却不多见。以东北三江平原挠力河为研究对象,进行春季融水径流氮分布特征的研究,并利用GIS技术获取各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and Use/Land Cover,LULC)类型面积百分比。将各流域出口氮浓度值与流域uJLC类型面积百分比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挠力河中下游融水径流氮分布对流域LULC具有重要响应。其中,农田和居民点对径流氮分布具有正效应,林地具有负效应,湿地的正负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推断,农田和居民点是挠力河中下游融水径流的氮源,林地是氮汇。从理论上分析,湿地在流域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应该是接收氮的汇,具有吸收、蓄存和转化氮的功能,且湿地的氮吸收存在一个随面积大小不同而变化的阈值;当氮的输入量低于这一阈值时,湿地为氮汇,而当氮的输入量高于这一阈值时,湿地便成为向下游径流输出氮的源。尽管如此,湿地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独特的位置使其成为农田与径流之间的缓冲带,是氮从农田向径流迁移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LULC规划与管理,加强河岸缓冲带保护与建设,恢复和重建河流中下游河岸湿地,构造宽度适宜、结构完整和高度连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