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125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吉林省敦化市林业局
母体文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07,29(3)
页码
112-119
年份
2007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碳汇
矿质土壤
颗粒态有机质
长白落叶松
文摘内容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碳,研究长白落叶松第1个轮伐期间土壤碳量和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12年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然后逐渐恢复;在退耕21年的时候,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农田的水平,即84.28 Mg/hm^2.21年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造林后33年,土壤碳的增加和减少与生物量碳的累积相比是比较小的,而长期来看(250年),土壤碳库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63.4%.这种情况表明,肥沃的土壤退耕还林后,长期来看是一个可观的碳汇.颗粒态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中对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敏感的指标.在0-30 cm土层中,长白落叶松林地和原始林粗颗粒态有机质分别是耕地的2.7和3.4倍,颗粒态碳在土壤总碳中的分配比例是增加的,表明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在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