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绿粘帚霉与坚强芽孢杆菌对松赤枯病的协同生物控制



编号 zgly00003956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绿粘帚霉与坚强芽孢杆菌对松赤枯病的协同生物控制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 

母体文献 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06,31(1)

页码 28-31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67.16 

关键词 松  绿粘帚孢  枯斑盘多毛孢  坚强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协同作用 

文摘内容 G.virens与B.firmus对松赤枯病的协同控制显示: (1)预先接种病原菌后(7天)再进行生物防治处理, 防治效果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浓度影响无显著差异, 即使是两种生防制剂联合使用也未显著提高其防效, 但不同树种间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 (2)颉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 对松赤桔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两菌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两种菌单独施用防效差异不显著, 浓度变化对防效影响不大; (3)预先接种颉抗菌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两种菌联合处理防效更优, 感病树种(马尾松、云南松、油松)的感病指数可降至13~15, 抗病树种的感病指数可控制在3%左右; 在同一浓度下B.firmus与G.virens间无显著差异, 在同一颉抗菌下, 浓度愈高, 防效愈高; (4)三种生防接种方式的平均效果分析表明, G.virens最高平均防效49.5%(黑松), B.firmus为50%(辐射松), 两菌联合最高平均防效80%(辐射松); 在同一树种条件下, “预先接种颉抗菌”的方式显著高于“颊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和“预先接种病原菌”, 而“颉抗菌与病原茼同时接种”的方式也明显优于“预先接种病原菌”。从防治效果的绝对值来看, “预先接种病原菌”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病害已发生再进行生防菌处理, 这种情况对松赤桔病的控制无实际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