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处理方法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休眠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577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处理方法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休眠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

作者 陈乙实  娜丽克斯·外里  王树林  景鹏成  鲁为华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4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54 

关键词 豆科种子  休眠解除  处理方法  萌发  幼苗生长 

文摘内容 以7种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罗马苜蓿(Medicago falcata)、准噶尔岩黄芪(Hedysarum songaricum)、山地岩黄芪(Hedysarum shandi)和小花红豆草(Onobrychis micrantha)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热水和硫酸3种不同方法破除种子休眠,并对萌发种子所形成的幼苗进行连续15d的培养,以期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这7种豆科植物种子的休眠类型均属于物理性休眠,机械破损种皮和80℃热水处理5min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萌发率(P<0.05),且幼苗生长15d后株高和根长与处理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硫酸处理因物种和处理时长不同而异,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以98%硫酸处理5min效果最好,此时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P<0.05),幼苗生长状况与处理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草地的种植与植被退化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