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评价



编号 zgly000174672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评价

作者 张宁宁  黄诗浩  雷衡  雷欣哲  刘普灵  亢福仁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22)

页码 9274-9283

年份 2022 

分类号 S15 

关键词 典型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137)Cs示踪技术  侵蚀特征  养分流失 

文摘内容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北延安市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状况及其相互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模数介于-18.67-151.27 t km^(-2) a^(-1)之间,大小顺序为沟道》苹果园》林地》草地》灌木,均为微度侵蚀。其中,除灌木地发生沉积以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土壤侵蚀现象。(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变异明显,除沟道为轻度变异以外,其它土地利用均为中等变异。(3)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N/P比和C/P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灌木》草地》林地》沟道》苹果园,且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全磷含量表现为灌木》苹果园》沟道》草地》林地,且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偏低,全磷含量适中;C/N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N/P和C/P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流域土壤氮限制严重。(4)土壤侵蚀是该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诱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流失变化特征与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一致,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N/P比及C/P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N比关系不显著。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