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7178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评价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09年03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158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子午岭地区
文摘内容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 a不同年限的阳坡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 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真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构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自然恢复1~140 a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155 9~0.850 9,较裸露休闲地增加4.2~27.5倍;根据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可将140 a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植被恢复初期(1~2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植被恢复中期(20~4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波动性增长,植被恢复后期(40~140 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增长。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被生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