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昆虫功能群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6554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昆虫功能群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的影响

作者 潘卉  陈秀芝  吴捷  张晶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昆虫  功能群  季节动态  湿地  九段沙 

文摘内容 【目的】揭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盐沼湿地昆虫不同功能群组成特征和时间动态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的不同季节,在不同的样点沿10 m长的样线,以扫网法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不同样点的互花米草、芦苇和藨草群落进行昆虫采集。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不同植物群落中不同昆虫取食功能群物种丰富度、个体多度和季节动态的差异,采用非参数多维度排序方法分析植物生境对各昆虫功能群组成的影响,并用指示种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昆虫的生境偏好。【结果】共采集昆虫72科,188种,10 338头。互花米草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显著低于芦苇群落,藨草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与互花米草群落差异不显著,但昆虫个体数显著多于互花米草群落。不同昆虫功能群分别比较表明,植食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在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间差异不显著,藨草群落植食昆虫物种数最少但个体数量最多。芦苇群落捕食/寄生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显著多于互花米草和藨草群落。腐食/菌食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在不同植物群落无显著差异。季节动态分析显示,不同昆虫功能群物种数和个体数在互花米草群落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而在芦苇和藨草群落中则具不同趋势。根据非参数多维度排序分析结果,互花米草入侵显著改变了昆虫的群落结构,并对不同昆虫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指示种分析方法结果进一步表明,偏好互花米草的昆虫物种数最少,主要为广食性植食昆虫。偏好芦苇分布的昆虫物种数最多,主要为捕食/寄生昆虫和专食性植食昆虫。偏好藨草的植食昆虫虽为广食性,但指示值较高。【结论】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盐沼湿地的昆虫多样性,并显著改变了盐沼湿地昆虫功能群组成特征和季节动态。相比植食昆虫,天敌昆虫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更为敏感。一些广食性的植食昆虫可能已对互花米草产生了适应机制,其可能造成的生态学后果应引起重视。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