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不育特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编号 zgly000143595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不育特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2年02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511.21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系  不育特性  无花粉型  水稻  籼S 

文摘内容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符合1∶3,育性不仅呈非连续分布,且可育株、不育株基本表现为极端分离,13个BCF1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均符合1∶1,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F2不育株禾蔸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最终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均具有温敏性。【结论】籼S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其不育性基本符合1对主效基因的遗传模式,且其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及温敏性能在杂交后代中遗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