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22690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油蒿与中国和以色列沙漠中的两种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策略的比较(英文)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Jacob Blaustein Institute for Desert Research and Department of LifeSciences Sede Boker Campus84990
Israel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Jacob Blaustein In
母体文献
植物学报
年卷期
2000年01期
年份
2000
分类号
Q948.11
关键词
Artemisia
粘液瘦果
土壤温度
光照
沙层深度
沙土湿度
萌发策略
文摘内容
油蒿 (ArtemisiaordosicaKrasch .)是中国戈壁荒漠的固定沙丘上分布的优势种灌木 ,属蒙古植被地理分布区成分。油蒿的瘦果在光下萌发 ,萌发在暗中受到抑制 ,光是调节其在沙土不同深度萌发的限制因素。瘦果在春天或秋天萌发 ,适宜温度为 2 0℃。瘦果的粘液物质能吸收大量水分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不同浓度的盐溶液能影响瘦果的萌发。土壤湿度也是调节瘦果在沙中萌发的因素。尽管油蒿、白沙蒿 (A .sphaerocephalaKrasch .)与A .monospermaDelile.生长于不同的气候环境中 ,但其瘦果的萌发对光照、瘦果在沙层中的位置、土壤湿度有着相似的反应。不同沙层深度的出苗率依不同植物、不同温度、穿过不同沙层深度的光强以及沙土湿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了差异。沙漠环境可能对 3种蒿属植物瘦果的萌发策略的进化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