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078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物源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来源分析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务处
母体文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年卷期
2009年06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P425.55
关键词
沙尘沉降物
粒度组分
物源敏感粒度组分
哈尔滨
文摘内容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算法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进行了物源区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获得各来源组分的粒级范围和含量,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粒级成因组分的来源。研究认为:1)19.2μm是哈尔滨2006年沙尘天气颗粒短期悬浮和长期悬浮之界限,而152.4μm是沙尘颗粒悬浮搬运的粒径上限。2)20μm作为粉尘物质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之界限具有普遍性,而悬浮载荷的粒径上限则与一定的风力条件和地表状况密切相关。3)沙尘沉降物包含4个物源区组分,粒径范围分别为:<1μm(组分1)、1~19.2μm(组分2)、19.2~152.4μm(组分3)和>152.4μm(组分4)。前2个组分属长期悬浮组分,其中组分1代表大气粉尘的本底值;组分2代表非本地源的远距离外源输入,可能与高空气流的搬运有关,包括甘肃和内蒙古在内的半干旱地区为哈尔滨沙尘提供了一定量的粉尘物质;组分3为短期悬浮组分,主要是区域内部沙尘天气产生,松散地表裸土是该组分的重要物源;组分4为跳跃或滚动组分,源于近源物质堆积,是就地起沙。4)哈尔滨2006年沙尘天气外源输入约占63.8%,近源和内源输入占36.2%。松散地表裸土的治理仍是哈尔滨防治沙尘天气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