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淹水改良土壤性状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



编号 zgly00014604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淹水改良土壤性状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

作者 王光飞  马艳  常志州  周淑霞  徐跃定  张建英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2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436.418 

关键词 淹水  土壤处理  土壤性状  辣椒疫病 

文摘内容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土壤处理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2块辣椒连作菜地土壤为对象,研究淹水处理对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质及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土壤pH、总酚酸含量升高,总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的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和铵态氮含量则显著下降。栽植辣椒后,根际土壤的总有机酸含量和总酚酸含量迅速下降,铵态氮含量和Eh上升,而电导率和pH基本不变。在生物学性质上,淹水能降低土壤脱氢酶和土壤脲酶的活性,并显著减少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将人工接种量为每1g干土1 000个辣椒疫霉孢子的连作土壤分别进行保湿35d和淹水35d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土壤中辣椒疫霉的数量。结果表明:处理结束时保湿组辣椒疫霉数量是淹水组的5~6倍。土壤栽植辣椒后,保湿组辣椒疫霉数量显著增加,而淹水组基本不变。在2种辣椒连作土壤中,淹水20d和35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都能达到100%,对照发病率为80%~86%;而在这2种土壤中分别人工接种辣椒疫霉孢子(接种量为每1g干土1 000个辣椒疫霉孢子),再进行淹水20d和35d后,在G土中防效为100%,而在X土中,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仅为40%~54%。因此,可以推测,当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较高时,采用单一的淹水处理仍然不能完全防控辣椒疫病,必须与其他土壤处理技术相结合。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