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北京城区不同水质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编号 zgly00007590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北京城区不同水质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学科分类 220.1010;森林气象学

作者 高程  黄满荣  陶爽  孙翔  黎景  郭良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31(4)

页码 1157-1163

年份 2011 

分类号 TU435 

关键词 可培养细菌  季节动态  温度  水质 

文摘内容 2008年8月-2009年7月,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研究了北京不同水质等级(Ⅱ-Ⅴ)的团城湖、昆明湖、紫竹园湖、玉渊潭湖、陶然亭湖、龙潭湖、北海、通惠河等8个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温度最低的2月份可培养细菌数最低(4.72±6.37),而温度最高的8月份可培养细菌数最高(8.04±3.72);总平均可培养细菌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春季(3-5月),而且夏季、秋季显著高于春季;相关性分析表明可培养细菌数与温度显著正相关。可培养细菌数量随水质等级的增加而升高,其中Ⅴ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Ⅱ、Ⅲ、Ⅳ级水体,而Ⅱ、Ⅲ、Ⅳ级水体之间的可培养细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可培养细菌数与水质等级显著正相关。不同污染等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的季节变化不同,低污染水体(团城湖、昆明湖、玉渊潭湖、北海)可培养细菌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显著,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而高污染水体(陶然亭湖、紫竹园湖、龙潭湖、通惠河)可培养细菌数的季节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水质等级中可培养细菌数与水温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低污染的Ⅱ、Ⅲ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与温度显著正相关,而高污染的Ⅳ、Ⅴ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和水质等级是影响可培养细菌数的重要因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