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景观动态分析及预测



编号 zgly00017326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景观动态分析及预测

作者 冒许鹏  刁娇娇  范佳辉  吕莹莹  徐网谷  王智  李明诗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21)

页码 12

年份 2021 

分类号 F301.24  X171.1 

关键词 林草交错带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景观格局  STSM模型 

文摘内容 为加强对林草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进一步促林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切需要摸清交错带景观本底并分析其时空动态演化趋势。以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Landsat 5 TM影像和2018年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建立3期土地利用数据集,据此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然后利用状态转换模拟模型STSM模拟研究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2010年林地、草地、耕地、湿地、人工表面、盐碱地及荒漠和过火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93%、31.66%、5.02%、13.73%、1.08%、1.55%和0.04%;2018年分别为46.89%、31.69%、4.99%、13.72%、1.15%、1.54%和0.02%。(2)景观尺度上,2010—2018年间林地面积减少43.55 km~2,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完整性降低、景观构成愈发复杂;草地面积增加38.11 km~2,其景观完整性升高。(3)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25年研究区林地、草地、人工表面和过火区面积分别增加92.27、183.21、66.2 km~2和10.25 km~2;耕地、湿地和盐碱地及荒漠面积分别减少184.2、2.89 km~2和164.84 km~2。林火频发是导致研究区林地面积减少的主因,模拟的过火区面积增加提醒森林管理部门要严控林区用火风险并增强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后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因。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平衡农业生产与城市扩张之间的竞争性,满足区域耕地红线的基本要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