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石羊河流域人工防护林碳效益估算



编号 zgly000171579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石羊河流域人工防护林碳效益估算

作者 王新友  马全林  王耀琳 

作者单位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20年04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18.56 

关键词 CBP碳计量模型  碳储量  固碳速率  人工固沙林  人工防护林 

文摘内容 人工植被建设具有显著的碳汇作用,是固定CO2以缓解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措施。为揭示固沙造林对沙漠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以甘肃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2016年)为基础,应用CBP(Carbon Benefits Project)碳计量模型工具,研究了干旱地区石羊河流域人工防护林的碳效益。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当前总碳储量为0.81 Tg,价值2.03亿元;每公顷年固碳0.45 Mg,价值113.13元;在0~100 a时间尺度上,最大固碳潜力为2.19 Tg,价值5.51亿元。绿洲防护林当前的总碳储量是2.51 Tg,价值6.31亿元;每公顷年固碳5.2 Mg,价值1307.28元;在0~50 a时间尺度上,最大固碳潜力是3.03 Tg,价值7.62亿元。在0~100 a时间尺度上,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的碳效益呈快速增长(0~25 a)-急速下降(25~30 a)-缓慢下降(35~100 a)的向上单峰型变化趋势。绿洲防护林的碳效益随林龄在0~50 a时间尺度上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固沙林的衰败死亡是降低人工固沙林碳效益的重要因素,随着年死亡率从2.5%降低到2.0%、1.0%、0%,39 a林龄的人工固沙林碳效益(总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分别增长1.51、2.54、3.56倍。退耕还林措施显著提升人工固沙林碳效益,退耕还林66 667 hm2、133 334 hm2下39 a林龄的人工固沙林碳储量分别增长6.27、25.59倍,碳密度分别增长2.50、6.44倍,固碳速率分别增加2.67、6.67倍。因此,固沙造林是增加沙漠生态系统碳汇的有效措施,提升人工固沙林碳汇效益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其生长发育,避免衰败和死亡。为了避免将来变成典型的碳源,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亟待科学保育和重新恢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