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氮输入和水淹对短叶茳芏生长、养分及固碳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413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氮输入和水淹对短叶茳芏生长、养分及固碳的影响

作者 张林海  曾从盛  仝川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1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氮输入  水淹  固碳量  短叶茳芏 

文摘内容 外源氮输入显著改变河口湿地植物生长和固碳能力,进而影响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以闽江口湿地土著种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15个月的中型生态系实验,分析不同氮输入水平(CK,0 g N m-2a-1;N8,8 g N m-2a-1;N16,16 g N m-2a-1)和2种水淹(T1,每天水淹时长2—3 h;T2,每天水淹时长11—12 h)处理对短叶茳芏生长、养分和固碳的影响,探讨短叶茳芏在环境变化下的生长、固碳特征。结果表明:T2处理株高极显著高于T1处理,N8、N16处理的植物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植物成熟季节的株高也极显著最高(P<0.001)。水淹状况和植物生长期对短叶茳芏的密度有显著影响:T1处理密度极显著高于T2处理,植物成熟季节的密度也极显著最高(P<0.001),但是氮输入没有显著提高植物密度。植物碳含量较为稳定,T2处理地上碳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P<0.05),但是氮输入和植物生长期对地上碳含量影响不显著。氮输入水平、水淹状况和植物生长期则对植物地上氮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N8处理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固碳量极显著最高,CK处理极显著最低,植物成熟期的地上生物量和固碳量也极显著最大(P<0.001),但是不同水淹处理植物生物量和固碳量无显著差异。闽江口湿地短叶茳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持续氮输入环境下,闽江口湿地的短叶茳芏可能向高潮滩拓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