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628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双版纳阳春砂仁栽培的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学科分类
220.55;林业工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9(1)
页码
137-143
年份
2005
分类号
S759.82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林区药材
阳春砂仁
次生林
热带雨林
林下种植模式
生物量
产量
叶面积指数
文摘内容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种植对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的影响十分显著, 对次生林的影响不大。为保护热带雨林, 改变现有阳春砂仁栽培模式, 探讨雨林下种阳春砂仁改为次生林下种植阳春砂仁的可行性, 比较研究了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次生林和雨林林下阳春砂仁壮株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它株型, 同类型林下阳春砂仁笋、苗和衰老株密度差异不显著, 但衰老株生物量显著高于笋和苗。次生林和雨林下阳春砂仁笋和苗的密度之和分别为衰老株的1.45和2.18倍, 远多于衰老株数量。表明阳春砂仁种群能够维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阳春砂仁产量很低, 茎生物量比很高(0.58以上), 果实生物量比极低(约0.01), 增产潜力较大。在水分较充足的一块次生林样地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高达211.1490kg·hm^-2, 远高于其它样地。阳春砂仁喜湿可能与其较低的根生物量比和浅根系有关。阳春砂仁叶面积指数、壮株和全部植株生物量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次生林和雨林林下阳春砂仁生物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各株型密度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下可以种植阳春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