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528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为蒙古通辽用麻黄草推进产业化建设
作者
金正道
作者单位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
母体文献
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
2006,(4)
页码
37-38
年份
2006
分类号
S567.19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麻黄草
通辽市
产业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
沙化面积
分布面积
生态平衡
半流动沙丘
西方国家
文摘内容
麻黄作为传统中药材, 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由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麻黄素需求量的增大, 麻黄素原粉出口价格连年上升, 产地竟相收购, 致使破坏性采割, 野生麻黄草场严重退化。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为例, 该市麻黄草多数在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开鲁县、科尔沁区的30多个苏木(乡、镇、场)的大部分索沼地区, 集中分布面积23.33万公顷, 总贮量3500万公斤, 平均每公顷产量150公斤, 集中成片地块每公顷产量可达2700-6000公斤。近年来, 由于人为因素形成了重采轻管的局面, 沙化面积逐年扩大, 导致麻黄资源减少, 产量降低。其表现: 一是频繁出现乱垦草牧场, 使相当一部分麻黄草资源“消失”; 二是超季节、提前掠夺性的抢割等人为活动造成麻黄草的生长繁育力减退, 产量急剧下降。三是大面积破坏天然麻黄草植被, 扩大沙化面积, 使生态平衡日趋脆弱, 诱发了潜在沙漠化的发展, 导致了草场严重沙化, 生态遭受破坏, 形成了许多流动与半流动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