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编号 zgly000164679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作者 迟琦  吴迪  王月  孙广玉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森林工程 

年卷期 2018年0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4.3  S714.3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湿地  过渡带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文摘内容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生境的响应,以小兴安岭的退化森林湿地为研究对象,沿森林至沼泽过渡带环境依次分布的4种典型沼泽湿地:白桦-落叶松(Betula platyphylla-Larix olgensis)、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油桦(Betula ovalifolia)、苔草(Carex schmidtii)分别采集0~<10 cm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过渡带土壤中共检测到57种PLFA生物标记,PLFA总含量在4.06~11.06/μg/g之间,优势PLFA生物标记是16:0N ALCOHOL、16:0、18:1ω7c和16:1ω7c。土壤微生物PLFA的种类和总量沿森林至沼泽过渡带环境梯度递减,即白桦-落叶松>毛赤杨>油桦>苔草土壤。细菌、真菌PLFA含量变化趋势与PLFA总量一致,放线菌的PLFA含量表现为白桦-落叶松>油桦>毛赤杨>苔草土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丰富度指数在白桦-落叶松、油桦沼泽湿地中显著大于其他土壤,而土壤微生物的Pielou指数表现为油桦、苔草土壤显著大于其他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氮含量、p 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子。总之,不同过渡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在监测和治理小兴安岭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时应考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