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



编号 zgly00015298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

作者 张娇阳  梁楚涛  董昌平  辛奇  薛萐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林场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6年04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3.6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碳组分  土地利用方式 

文摘内容 采用野外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基于坡耕地改造或演变的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组分及碳库各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其余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提高土壤碳固持能力,增加土壤碳组分含量、土壤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其中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及非活性有机碳(NLOC)含量分别较坡耕地增加了42%~125%,36%~136%和31%~161%,总的来说天然灌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的改善作用最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LOC/TOC为46.00%~57.29%,活度(A)为0.87~1.44,其中果园、天然灌木林和梯田的活度最高。土壤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和主要化学指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固持能力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