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石鸡生境特征研究



编号 zgly00016520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石鸡生境特征研究

作者 闫永峰  庞珂莉  闫明  李刚  原宝东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张掖市甘州区东大山保护区管理站 

母体文献 野生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58.1 

关键词 石鸡  东大山自然保护区  生境特征  主成分分析 

文摘内容 2014~2017年9月至12月在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对石鸡(Alectoris chukar)样方生境中的1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灌丛中石鸡种群密度最大,为(82. 25±18. 80)只/km2,其次为乱石草坡(75. 25±17. 50)只/km2、农田(70. 25±15. 08)只/km2和乱石地(65. 25±15. 78)只/km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石鸡的种群数目存在极显著差异(t=11. 556,df=3,P <0. 05)。石鸡生境的主要特征为:栖息地坡度0~40°,坡向以北坡和东北坡为主,坡位以中坡位为主,海拔为2200~2300 m,距离水源、树林、牧民点比较近(<300 m);生境中植被密度为(177. 58±126. 28)株/m2,盖度主要在20%~40%之间,植株高度为(67. 50±32. 91) m,物种数量主要为3~5种,植被丰富度较高;生境中大样方内沟的容积为(217. 04±227. 65) m3,小石块的数目为(36. 75±30. 80)块/m2之间,大石块的密度为(1. 77±0. 67)块/m2,大石块的体积为(0. 01±0. 006) m3,隐蔽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累积贡献率达81. 197%。捕食因子、食物因子、地理因子和水源因子为影响石鸡生境特征的重要因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