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编号 zgly000038181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宗世祥  姚国龙  骆有庆  许志春  王涛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彭阳县林业局  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工作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12)

页码 3264-3270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68.1 

关键词 沙棘  沙棘木蠹蛾  红缘天牛  种群生态位 

文摘内容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Chou, 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 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 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 还受到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Pallas)的严重危害, 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 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 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 不同时期, 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 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 不同时期, 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 发生期较长, 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 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 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 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 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 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 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 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 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 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 在整个发生期内, 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 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 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 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