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编号 zgly00007591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作者 刘波  郑雪芳  孙大光  阮传清  范国成  段永平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31(24)

页码 7325-7342

年份 2011 

分类号 S436.66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内生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文摘内容 采用PCC(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系统聚类和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植株不同部位叶片、枝条及其根部内生细菌的相互关系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供试柑橘中分离得到26株内生细菌(叶片10株,枝条14株,根部2株)隶属于10个属19个种。Nested-PCR结果显示,柑橘植株不同空间叶片中,黄龙病病原的阳性检出率为58.3%。用LSD法比较显示,柑橘内生细菌在不同器官的分布量大小依次为根〉叶〉枝条。上、中、下不同部位叶片和枝条内生细菌分布量差异不显著,而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叶片和枝条内生细菌分布量差异显著(P〈5%)。柑橘内生细菌之间的PCC分析表明,Bacillus pumilus和Bacillus sp.与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呈显著负相关,Bacillus sp.和Bacillus pumilus与Bacillussubtilis呈显著正相关。Bacillus brevis和Escherichia hermannii与Bacillus vesiculariss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柑橘不同器官内生细菌的PCC分析表明,同种器官的内生细菌之间呈正相关,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之间呈负相关。以内生细菌在各器官的分布量为指标分析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与枝条呈正相关,PCC为0.55,叶片与根部、枝条与根部均呈负相关,PCC分别为-0.19和-0.13。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表明,柑橘内生细菌可分为两大类,第Ⅰ大类为革兰氏阳性菌,第Ⅱ大类为革兰氏阴性菌。第Ⅰ大类又可以分为芽孢杆菌属和短小杆菌属两个亚类,第Ⅱ大类也可以分两个亚类。对柑橘黄龙病病原与叶片内生细菌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特征为内生细菌存在所有部位的叶片;第Ⅱ类特征为内生细菌与黄龙病病原菌存在负相关性;第Ⅲ类特征为内生细菌只存在特定部位叶片。当马氏距离为27.23时,可将柑橘黄龙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聚为3类,第Ⅰ类特点是在不同部位叶片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类型,且分布量较大,第Ⅱ类特点是在各器官中均为不完全分布类型,且分布量不均匀,第Ⅲ类特点是根部分布特性且分布量较大。分析多样性指数表明,SHANNON(H1)指数在叶片最高,根部最低。SIMPSON(D)指数在枝条最高,根部最低。Pielou指数在根部最高,枝条最低。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