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8902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高等水生植物对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特征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水利厅
母体文献
农业科学与技术: 英文版
年卷期
2012,13(1)
页码
206-210
年份
2012
分类号
S
关键词
沉积物
水生植物
再悬浮
切应力
太湖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高等水生植物对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再悬浮模拟器, 在底泥中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nuttalli)和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 并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 在0.2~0.5N/m: 的切应力下和1--30rain的持续搅拌条件下, 对太湖原状沉积物的再悬浮特征开展模拟实验研究。[结果】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悬浮物浓度, 各试验组及对照组最终上覆水悬浮物(SuspendedPartie—ulateMatter, SPM)浓度大小均为: 无植物〉覆盖度30%的伊乐藻〉覆盖度60%的伊乐藻〉密度50株/m2的芦苇〉覆盖度90%的伊乐藻〉密度80株/m2的芦苇〉密度150株/m2的芦苇; 各组的SPM浓度均随切应力的增大显著增大; 在不同切应力下, 各组内SPM浓度均随搅拌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 无水生植物的桶内SPM浓度初期变化更为剧烈, 而种植水生植物的桶内SPM浓度初期变化较为缓和, 且种植密度越大该变化越小; 种植挺水植物芦苇对SPM浓度的削减程度要明显大于沉水植物伊乐藻, 在不同切应力下, 增大芦苇种植密度使SPM浓度降低的幅度要比增大伊乐藻覆盖度更大。【结论]通过全面地开展水体沉积物再悬浮特征研究, 可以更好地为控制水体环境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