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植被恢复对洪雅县近15年景观格局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5932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植被恢复对洪雅县近15年景观格局的影响

作者 王鹏  李贤伟  赵安玖  黄从德  范川  赖家明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长江上游生态林业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20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  天然林保护  洪雅县  景观变化 

文摘内容 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植被的重建、恢复和保护,不仅改变了景观的类型组成,也强烈地影响着景观的空间构造。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区边缘的四川省洪雅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实施前后15年来(1994—2009)洪雅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恢复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林地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是15年间洪雅县景观变化的主要特点。耕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主要集中于人为活动影响更为强烈的海拔1000 m以下区域,反映了退耕还林对景观类型组成改变的巨大推动作用;海拔1500 m以上区域,更多地受到天然林保护和自然因素影响,面积变化相对稳定,景观格局空间构造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海拔1000—1500 m区域,两种工程实施的影响交错,过程相对复杂。坡度≤5°的平缓地中,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林地增加明显;而在坡度25°附近的坡地中,耕地较多,退耕还林潜力较大,耕地—林地转换相对其他坡度区段更为明显。总体上,林地向低海拔、缓坡度区域扩张,斑块间空隙还林面积较多,有连片发展趋势;而耕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向低海拔、缓坡度区域收缩,斑块规模更小,格局更加破碎。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