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性质、发育时代和环境特征



编号 zgly000158760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性质、发育时代和环境特征

作者 高全洲  陶贞  崔之久  刘耕年  洪云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国家环保局广州510275  广州510275  北京100871  北京100035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02年03期

年份 2002 

分类号 P642.25 

关键词 古岩溶  风化壳红土  化学风化  第三纪  夷平面  青藏高原 

文摘内容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含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I2O3 和 Fe2O3;粘土矿物多属“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样品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据硅酸系数和粘土矿物组合判断,古岩溶风化壳红土的发育阶段处在化学风化的初期,但由于目前所见红土仅反映当时风化壳剖面根部的化学风化状况,故其较弱的风化指数仍能间接指示古岩溶发育时期湿热的地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结果亦表明,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溶蚀形成的为主,机械侵蚀形成的为辅,反映了高原风化壳红土的长期残留特征,对应风化壳发育时期的湿热环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