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模式研究



编号 zgly000065389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模式研究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 张明祥  张阳武  朱文星  廖成章  赵生成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湿地科学 

年卷期 2010,8(1)

页码 67-73

年份 2010 

分类号 X16 

关键词 湿地恢复模式  自然恢复  主动恢复  蓄水型  溪流型  多塘型 

文摘内容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众多,湿地围垦现象严重,亟需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根据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征、水文状况、受威胁状况和和湿地植物的适宜性特点,郑州黄河湿地的恢复模式可分为自然湿地恢复模式和主动湿地恢复模式,其中主动湿地恢复恢复模式又可分为蓄水型、溪流型和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针对嫩滩、河心洲、岛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可以利用黄河自身的水文周期、植物种质资源、自然肥力,采用自然湿地恢复模式进行恢复。在地势平坦、宽度较大、坡度较小且距平水位1~2m之间地形平顺无突变的二滩区,可采用蓄水型湿地恢复模式;在地势低洼,具有自然沟渠雏形,并与黄河河道相连的嫩滩区和靠近嫩滩的二滩区,可采用溪流型湿地恢复模式;在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或现有及废弃的鱼塘分布区,可采用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河渡黄河大桥西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西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等区域,总面积为5086hm2;主动湿地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伊洛河东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东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和中牟太平庄村东北侧区域以及现有鱼塘集中分布区域,总面积为965hm2。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